第113章 不如陪伴-《四合院的生活日常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她得剁馅子,中午包水饺过冬至。
    “姐夫,我上学也没学过这些啊……”
    被魏平安一个劲儿的训斥,周子墨毕竟是个孩子,忍不住辩解了一句。
    “书本上没有的,就不能从日常生活中多注意点吗?”
    魏平安跟周子墨聊着天,手底下也没有停顿。
    “接下来我要计算一下角度,目的是设计重心。大宝坐下之后重心一定要偏后,这是椅子四个直脚的确定原则……”
    其实,如果不是照顾周子墨,让他更多的参与,魏平安可能一个小时左右就完工了。
    但为了教育即将“学废”的周子墨,魏平安耐着性子跟他在院子里墨迹。
    大宝跟在一旁,一会儿拽拽小木条,一会儿拿锤子递给魏平安。
    也不管魏平安到底用不用,就举着往他手里塞。
    “好了,接下来用刀刮掉木头上的毛刺,再用砂纸打磨一下……这些事交给伱了,一定细心点,不然受伤的是你外甥……”
    周子墨郑重的点点头。
    “嗯,再给你布置个作业。”
    周子墨立马来了精神。
    那种感觉,仿佛又回到了几年前。
    “用剩余的木料,做两个小马扎,钉子和宽麻布一会儿我拿给你。”
    “是,姐夫。”
    也不知道周子墨有没有受虐倾向,反正听着精神抖擞的,一点气馁的感觉也没有。
    魏平安摇摇头,进了屋。
    周闻已经剁了馅,茴香苗的。
    这会儿正在切肉。
    “媳妇,我来帮着干点啥?”
    “你去和面吧,大宝,别抱着爸爸腿……以前怎么没看到他这么粘人呢。”
    不知真假,反正魏平安听得开心,抱起大宝举到肩上。
    “儿子,走喽……”
    冬至是一年里第22个节气,也是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。
    时值冬至,表示即将进入到寒冷时节。
    而饺子,自古便有“消寒”的寓意。
    老百姓们一直流传着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间谚语。
    中午头,太阳高照的好天气。
    家家户户都开了火,甭管什么馅儿什么面儿,也甭管是多是少,都在吃饺子。
    老太太又拎着她的针线簸箩从后院回来了。
    刚才估计是去了后院聋老太太那边。
    正赶上起锅烧水准备下水饺。
    也就放下手里的家伙事,到厨房里开始忙碌起来。
    之所以上午不在家里呆着,也是想给小两口一点私人空间。
    看孙女和孙女婿自然的亲密举动,老太太是发自内心的高兴。
    “哎吆,这个小猪捏的可真俊。”
    “太姥姥,这是大象……”
    “哦,是大象啊,咱家大宝可真厉害。”
    魏平安抱着大宝,让大宝屁股坐在魏平安的胳膊弯里,萌娃略微后仰,小大人似的指挥着新见到的爸爸满屋子跑。
    外面小舅舅忙的满头大汗,犹自未停。
    周子墨是是想加班加点的赶工,在吃饺子的时候能让外甥坐上他亲手打造的餐桌椅。
    看着就很方便啊,要不是太小,他也想用一个。
    茴香肉丁馅儿的饺子,周闻手艺很赞,能填的进馅儿。
    每个从锅里捞出来的饺子都挺着圆滚滚的肚子,称得上皮薄馅儿大。
    看着就很有食欲。
    魏平安尝了一个,咸淡刚好,也就根据这个咸度调了蘸料。
    就是兑了点凉水的老陈醋,滴了两滴香油,最后又敲了一小碗蒜泥。
    没有蒜泥的饺子蘸料,是没有灵魂的。
    “家里还有香油吗?记得前几天就用完了啊。”
    “上次雨水姐来借,瓶子一起给她了,还没还回来呢。”
    周子墨插嘴道。
    老太太心里一紧,看孙女婿神色平静,但还是解释了一句:“子墨学习挺好的,多亏了当初你教得好,所以就找雨水借了一些初中的课本……”
    “唉,雨水也是个苦命的孩子,当哥的也没个当哥的样儿……”
    周闻补充了一句。
    “何玉柱不怎么管雨水吗?刚听子墨说,还给买了自行车。”
    “哼,好吃的都进了贾家那娘俩的肚子里了,好几回都在大院门口堵着抢了……”
    第(2/3)页